2024年10月6日

南京遭遇30年一遇寒流,冬至降温创纪录


现代快报消息,冬日的寒风凛冽,将古城南京笼罩在银白的霜雾中。“数九寒天”已至,自12月22日开始,南京迎来了冬至这个特别的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被称为“冬节”、“南至日”甚至“亚岁”,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也标志着数九寒天的开始。

根据古人的观察,冬至可被划分为三个天气阶段:“一候蚯蚓结”指的是土中的蚯蚓因寒冷而蜷缩成团;“二候麋角解”时,麋鹿察觉到阳气的回升而开始蜕角;“三候水泉动”意味着山泉开始默默流动,预示着新一轮生机的溶入。尤其在冬至这天,夜晚长达极致,随后阳光逐渐打破寒冷,白昼将不断拉长。

然而,今年的冬至,南京市民感受到了与往年不同的寒意。据南京站观测显示,当天最低气温降至零下9摄氏度,而溧水地区更是跌至零下11.5摄氏度,铸就了1992年以来最冷的冬至纪录。走在户外的市民能感受到刺骨的寒风,不禁加紧了围巾,缩紧了衣襟。在山间林地,残留的积雪与皑皑白霜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冷峻的冬日画卷。寒潮席卷之下,南京仿佛进入了一种“冰冻模式”,人们暗自期待春暖花开。

对于南京市民来说,这个冬至不仅是个节气,更是一个天然的气候记录。许多老一辈的市民都会感叹,如此寒冷的冬至他们已经许久未遇。小商贩们则加紧销售着保暖物品,从手套到耳包,从热水袋到电热毯,家家户户都在寻找各种方式来驱散寒意,并保持温暖。

传统上,冬至日还会伴随着一些习俗活动,比如吃饺子或汤圆,寓意着一年的圆满和对未来的期盼。尽管寒风凛冽,但温暖的食物和家人团聚的温情,依旧抵挡得了冬至的严寒。在寒潮的挑战下,南京市民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乐观,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自然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期待着冬去春来,生机勃发的那一天。在这个寒冷的节气,南京用它独有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诠释了对于四季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