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

濒危物种鸊鷉不期而遇连云港,市民暖心救助归自然


现代快报讯,一个寒冷的冬日,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唐女士意外在家中发现了一位珍稀客人——一只与鸭子颇为相似,却又有所不同的奇特鸟儿。这只脚掌如鸭,嘴巴锥状,身体几乎无尾的生物,最终被专家确认为濒危鸟类鸊鷉。

12月17日傍晚,当唐女士在亲戚家拜访归来,突然在窗台下发现了这只不寻常的鸟类,全身羽毛呈黑灰色,脖颈处为灰白色,墨绿色的脚趾带有黑色瓣状蹼。初见时,这只小鸟已因寒冷浑身冻僵,唐女士连忙将其带回家中,并将其置于温水中,并开启空调供暖。奇迹般地,没过多久,这只鸊鷉就在水盆中快乐游弋起来。

据灌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鸊鷉多因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因素,数量急剧减少。自2000年起,鸊鷉被中国国家林业局列入保护名录,同年也进入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由其独特的潜水习性,这种鸟类时常仅露出嘴部和眼睛在水面,故有“王八鸭子”之俗称。唐女士在得知其珍贵性后,便积极询问专家意见,希望能够让这只小鸟回归自然环境。

经过一番咨询后,专家建议将鸊鷉释放到伊云湖。因此,12月18日上午,在记者和伊云湖输水泵站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唐女士再次拾起这只小鸟,轻轻地将它放归湖水。鸊鷉振翅欲飞,很快消失在湖面远端,展现出美丽的自然生态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灌云县持续的自然保护工作下,不仅鸊鷉有了栖息的环境,就连草鸮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也在此地出现。去年9月,在潮河湾湿地公园就发现了数只成年与幼年草鸮,引起了全国广泛的媒体关注。这一系列的生态现象再次证明了灌云县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同时也唤起了社会对濒危物种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在自然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连云港似乎正逐渐成为濒危物种的安全港湾。从市民的小小善举到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每一步都显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携手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坚定决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