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5日

凝视历史沧桑,铭记南京血泪 ——国家公祭日深情缅怀


2023年,我们再次迎来了一个沉重的历史时刻——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纪念日。12月13日,不仅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伤痛,更是国家层面以阵痛悼念、铭记历史的公共时刻,这一天已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12月13日,南京首次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仪式,给这一天赋予了特别的历史意义。自那时起,每年的这一天都有着特别的安排和仪式,人们在敬畏历史的同时,也在展望和平的未来。2017年9月4日,南京被命名为世界第169座、“中国首座”国际和平城市,它的独特历史使得这个称号格外有份量。

2018年12月13日,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施行,法规中明文规定,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全城将默哀一分钟。这一静默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哀悼,更代表着对和平的渴望与珍视。

这十年间,南京及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以不同方式,怀着共同的心情,缅怀那段惨痛的过去,守护着历史的记忆。在学校、公共广场、历史博物馆等地,一幕幕仪式和活动在展现着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对和平的向往。诗朗诵、历史展览、纪念演讲、写作征文比赛……形式多样,但内核一致,那就是不忘过去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和平,预防未来的战争。

此外,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研讨会和国际学术交流,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了解和记住那段血的历史。在网络空间,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博客、微信公众号等传递着相关的教育内容和纪念信息,这种记忆的传承在虚拟世界中也得到了空前的延展与弘扬。

与此同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作为公祭日的重要地标,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他们追寻历史脚步,凭吊无辜罹难的亡魂。馆内举办的各类展览,以及详实的历史档案,使得每一个探访者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深重。

十年的时间,不足以抚平历史的创痕,但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去守望。从国家公祭日到国际和平城市的称号,从法规的落实到社会记忆的传承,我们见证了不仅是一个城市的集体愈合过程,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和平与文明道路上的蜕变。我们将历史的教训刻在心间,不断在和平的旅途上前行,同时敦促全世界一起,珍惜和平,防止悲剧的重演。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