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传言消失 洛克资本引发私募行业震荡
“我要走了,你们也走吧。”洛克资本创始人这句话落下后, 便销声匿迹,给了公司员工和投资人一个巨大的惊喜。随着私募基金创始人的离奇失踪,原本应于次日发放的工资化为泡影,员工们陷入混乱之中,纷纷选择报警。投资者在获悉这一消息后,已是门可罗雀,公司人去楼空。
此次事件发生之前,洛克资本在私募行业中声名显赫,张颖豪凭借其深厚的金融背景和辉煌的投资业绩屡屡登上行业榜单前列。其管理的资产规模逾170亿,多次获得行业内奖项,包括最受LP青睐PE投资机构TOP30、中国影响力PE投资机构TOP50等。
事件爆发前不久的11月14日,还有投资人向洛克资本的基金注资,却在当天下午无法再联系到公司。据悉,该公司尚有12亿资金未能兑付,包括8亿固收和4亿股权类资产。而洛克资本在一、二级市场均显疲态,不再是曾经那个以资产证券化为盈利核心手段的机构。
2015年,张颖豪成立了洛克基金,并取得相关牌照。然而,到了2023年4月,其主动申请注销私募证券投资资格,洛克投资的股东也翻了天地,这一系列举动似乎已经为负债累累埋下了伏笔。
不仅如此,洛克资本的跑路方式也极为非常:在员工群内高调声明“跑路”,并鼓动员工们纷纷逃离。这种行为既荒谬又令人震惊,让人不禁质疑,是经营不善还是存有恶意?
近年来,随着私募行业监管力度的增强,行业内的优胜劣汰愈加明显。截至9月30日共有21730家存续的私募管理人,管理着152985只基金,但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已有2371家私募选择注销。从注销类型来看,主动注销者有501家,显示出业内一丝自省之意。特别是在私募股权领域,注销的私募有1603家,占比67%,显示出这个领域门槛的确越来越高。
然而,投资无疑充满风险。在规定严禁兜底的情形下,私募机构偶尔会出现协议亏损的情况,一旦兜底失败,往往会引起法庭上的激烈纠纷。但相较于跑路的恶劣行径,私募行业内部的这些问题还算小巫见大巫。
洛克资本如此明目张胆的跑路行径,无疑对私募行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打击。投资人的损失或许无法挽回,他们的跑路行为不只是个人行为,更关乎整个行业的信誉与形象。私募必须是一个以诚信为本的行业,任何违背了这一底线的行为都必须受到严肃处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洛克资本的公开跑路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魔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