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分区售票新趋势:是否利好电影市场?
近期,电影院的“分区售票”模式受到了观影群众和网民的广泛关注。这种模式指的是根据影厅内座位的不同位置以及观影效果的差异来设置不同的票价。郑州等地的某些电影院已经采用了这种做法。例如,在郑州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电影院中,特选区的票价是56.9元,而贵宾区则需要61.9元。两个价格差5元。这是电影院根据影片的流行程度、是不是在特效厅播放等因素制定的分区票价。
北京的一些电影院甚至更加细致。他们将座位分为“特惠区”、“普通区”、“优选区”和“会员专享区”四个区域。在这些电影院中,座椅的第一排价格仅为74.9元,但是最佳观影位置的“优选区”和“会员专享区”的票价却高达89.9元。另外一家电影院考虑到本地文化扶助政策,设有“文惠区”,票价为18.6元,相比其它区域35.5元的票价,价格低廉。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11722家电影院中有2068家实行“分区售票”,比例约为17.64%。上海的327家影院中有超过80家采用此举措,占比更是高达24.46%。尽管“分区售票”并非全国性的主流模式,但是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普及。
对于这种票价区分方式的合理性和合规性问题,法律专家表示,分区售票属于影院的自主经营范畴,不存在违法性。不同观影区的欣赏效果明显,这反映了其不同的商业价值。只要商家保障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并没有不公平的限制,就属于合理的商业经营行为。
然而,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孙承健强调,影院在取消费上应更加透明,并确保消费者“对号入座”。他还鼓励影院优化服务,提升观影体验。针对可能存在的迫使消费者购买高价票的行为,孙承健建议,主管部门应出台行业标准规范,加强监管。
总的来说,尽管电影院“分区售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但也引发了关于是否会造成变相涨价和影响观影公平性的讨论。未来如何制定标准、加强行业内监管,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然是电影市场需持续关注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