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更严格的酒驾检验新国标:您需要知道的一切


中国日前发布了更加严格的酒驾检验标准,此举旨在加大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打击力度。新国标将自2024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对驾驶员的血液乙醇含量上限作出了新的规定。根据新标准,若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超过20mg/100mL时,将被视为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而高于或等于80mg/100mL则将被认定为醉酒驾车,此类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新国标对检测方法也做出了更精确的规定。它将血液和尿液中乙醇的检测分为气相色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法两种。相比于过去仅规定了气相色谱法作为实验室检测方法,新国标增加了现场检测方法的规定,从而提高了现场快速检测的准确性。

在科学性方面同样有所提升,新国标将血液和呼吸中乙醇含量的换算系数从2100调整到2300。此项调整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更符合中国人群的身体特征和代谢规律。

那么常见的饮酒量如何与新的酒驾标准挂钩?专家表示,普通成年人若饮用200毫升啤酒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能够达到20mg/100mL的上限。如果饮用3两低度白酒或2瓶啤酒,则血液中酒精浓度可触及80mg/100mL的醉驾界限。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具体数字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酒后多久能驾车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从饮酒后酒精吸收入血的速度看,一般情况下饮酒后10分钟酒精开始进入血液,1到1.5小时达到峰值。若仅饮用一杯啤酒或红酒,需要6小时左右的代谢时间才能安全驾驶;而若饮用超过3两的低度白酒,需20至24小时。具体代谢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误查酒驾的情况。某些水果如荔枝、榴莲等,由于糖分高,在采摘后内部发生无氧呼吸,糖分会转化成乙醇,造成吃后口腔内残留酒精,从而被误认为酒驾。其他如腐乳、酒酿等发酵食物,以及甜食中常见的提拉米苏、酒心巧克力等也存在同样的风险。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吃过这些食品后等待15至30分钟再驾车,并可以利用清水漱口减轻误检风险。若确实因为食用这些食物而被错误地认定为酒驾,可以向交警提出10分钟后重新检测,或要求进行血液酒精含量的抽血化验。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药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在制备时会使用高浓度乙醇,服用后也不宜驾车。科普中国强调,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该法律知识对广大驾驶员朋友们非常重要,请大家切实遵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