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倡提高学生免疫力,反对全员戴口罩成为常态


近期,广州某学校发布通知,呼吁师生在校园内全员配戴口罩的建议引发了广泛热议。对于这一举措,不少家长持不同看法。部分家长坚持认为,戴口罩是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哪怕学校不要求,他们仍会指导孩子在校期间佩戴口罩。然而,也有家长指出,学校环境人员密集,仅依靠戴口罩防护难免有漏洞,孩子的健康应更多依赖于自身的免疫力。

在校园应否全员长时间佩戴口罩这一问题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的主任彭劼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彭劼教授认为,在目前这种呼吸道疾病预防的情况下,让在校学生长时间佩戴口罩并不可行,这样做所能起到的防护作用十分有限。学校中的学生上课时间较长,他们需要摘下口罩进行运动和饮水等活动,加上学生们的口罩佩戴习惯普遍不规范,使得口罩的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与地铁、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相比,学校的微生物环境相对稳定。如果在校内严格执行全程佩戴口罩,隔绝了所有细菌和病毒,反而可能对孩子们免疫力的提升有不利影响。“理解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健康忧虑,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强调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彭劼强调。

教授建议,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孩子的营养摄入、指导科学锻炼以及保证孩子充足的日照时间,来提高他们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免疫力。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校园内部的通风和卫生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手部卫生工作。一旦学生出现流感症状,应当立即请假前往医院就诊,并在症状缓解后返回校园。

彭劼教授强调,在校不主张全程强制戴口罩,并不意味着要彻底与口罩”划清界限”。在地铁、公交车和商场等公共场合,他依然建议佩戴口罩出行。从南方医院的数据可以看出,11月的感染高峰期过后,发热门诊和儿科的接诊人数已呈现下降的趋势。现阶段,每天平均接待有流感症状的儿童和成人约500人,其中14岁以上成人约200人,14岁以下儿童约300人。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幼儿及小学生中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较为普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流感感染的比例则相应增加。对于成人来说,流感患者依旧是主要的病患人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