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庆帝必须杖毙赖御史?多角度解析《庆余年2》中这场致命冲突
在《庆余年》第二季的第16集中,赖御史遭遇了惨烈的命运,被庆帝杖毙。这一情节引发了观众的思考:为何庆帝要执意杀害赖御史?赖御史是否有躲过这一劫的可能?
赖御史的悲剧让很多观众心中不平。这种不平情绪主要源于站在范闲和普通百姓的立场。剧中,范闲与赖御史原本是一拍即合的搭档。事情的起因在于范闲计划调查二皇子和长公主李云睿的走私活动,却遭庆帝严厉反对并牺牲了自己的妹妹范若若。在范闲的棋局中,赖御史成为一个关键的棋子,他利用赖御史在都察院的重要地位,使得官场的反贪运动得以扩大,为调查二皇子周边势力创造机会。
可以说,赖御史在范闲的计划中扮演了一个牺牲品的角色,用以揭露官场腐败。范闲自认为这只是一次官场的游戏,但庆帝的残酷决定让他始料未及。庆帝的干预不仅破坏了范闲的计划,还实实在在让一位正直官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观众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弱者赖御史的一边,感到悲愤和不公。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庆帝的行为也是对公平正义的扼杀。普通人希望通过场上的正义斗士看到腐败官员受到惩治,而庆帝的决定显然摧毁了这种期望。但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朝堂上的官员们的视角来看,情况则显得更加复杂。
赖御史在朝堂上横加指责,引发了大多数官员的不满。庆帝曾多次向赖御史暗示和明示,希望他停止过分的参奏行为。然而,赖御史坚持己见,甚至提出重查二皇子和长公主北齐走私一案。尽管庆帝通过诸如对二皇子禁足半年、扣减范建和范闲俸禄等措施给出了一定的交代,但是赖御史仍然不肯罢休,认为处罚太轻,难以服众。
在随后的朝堂对峙中,庆帝已经给出了多次警示,但赖御史仍然一意孤行。当着大臣们的面,他参了二皇子、范闲、甚至还要参陈萍萍和陛下自己,引发了全场官员的强烈反对。庆帝此时不得不考虑到整个朝堂的稳定和权力的维护。赖御史的不依不饶,逼得庆帝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维护权威。
赖御史的悲剧也在范闲心中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让他重新认识到官场的冷酷和无情。赖御史的所作所为,虽然充满了正义感,但超出了权力规则的边界,挑战了庆帝的权威,也使得自己成为了必须被除掉的目标。
在总体上,赖御史的死不仅是对范闲的一次教训,也让百官明白,朝堂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挑战权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范闲以后在处事时,也不得不更加慎重,以免过于激进而让自己的计划落空。
赖御史的勇气和正直让观众感到钦佩,但他最终未能躲过这场致命的劫难,也让观众为其感到深深的不平。然而,这也是官场这盘棋局里,规则所致的不得已的残酷现实。如此种种,观众在剧中见到了更多层次的权谋斗争,也让《庆余年》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