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山河情》电影首映:纪念“驴背上的白衣天使”
2024年5月15日,电影《父亲在远方》的首映活动在上海市政协礼堂盛大举行。这部影片根据“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姜万富的感人事迹改编,他在偏远的昆仑山脚下默默奉献了43年,成功实施了2000多例内外科手术,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驴背上的白衣天使”。
电影《父亲在远方》由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山电影制片厂、上海祥盛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联合摄制。这部影片由沪疆两地多民族演员倾情出演,通过真挚的表演,向观众传递出那份真挚而深沉的人间大爱。
影片计划于5月20日正式上映,并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展映,期待能得到更多观众和评委的认可与喜爱。
姜万富的精神世界是影片的重要表现内容。17岁时,姜万富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前往遥远的新疆昆仑山,从此开始了他对边疆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在条件艰苦、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姜万富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赤诚的心,在43年间成功实施了2000多例手术。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有病人需要,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位心怀大爱的人不仅是医生,更成了牧民们的亲人,走遍了昆仑山的每一个角落,拯救了无数生命。
影片以姜万富去世后,女儿姜欣带着父亲的骨灰回疆安葬为线索,通过一路上遇到的曾经受到父亲救助的病人们的回忆,串起了这位医者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女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了父亲的选择和深意。
主演佟瑞欣在片中饰演姜万富。为了深入理解角色,他特意前往新疆,体验姜万富当年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并与姜万富的同事交流,力求还原真实人物的生活细节。尽管在拍摄过程中身体严重不适,但他仍坚持完成各种高难度的任务,包括趟冰水过河、穿厚重的皮袄骑牦牛。他表示,能在昆仑山下参与《父亲在远方》的创作,是他艺术生涯中一段难忘而自豪的经历。
影片的多民族演员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汉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演员们通过真挚的表演,共同讲述了这段感人的新疆故事。导演严高山来自天山电影制片厂,曾拍摄多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与佟瑞欣一拍即合,最终促成这次“昆仑之约”。
剧组在新疆喀什英吉沙县取景,克服了艰难的拍摄条件,完成了这部意义非凡的作品。佟瑞欣在拍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姜万富为什么能够坚守43年。他说:“每次看到那些等待的眼睛,我就明白了姜万富当年的坚守。”
银幕上多彩的汉族角色由上影演员剧团的多位演员出演。例如,83岁的表演艺术家达式常饰演老连长徐达,尽管高龄仍坚持赴疆拍摄,以致敬这段感人历史。而青年演员王维维饰演姜万富的女儿姜欣,从城市来到昆仑山下,影片通过她的视角回溯姜万富的伟大一生。在首映礼上,王维维见到自己饰演人物的原型,彼此相拥而泣。
《父亲在远方》的拍摄过程艰苦而充满挑战。演员们在6月的新疆仍需穿羽绒服,但片中的场景却是在3月的冰冷河水中完成的。在艰难的拍摄条件下,演员们怀着对角色和事迹的敬畏之心深度投入,哪怕只有一场戏也不遗余力。
借用姜万富曾经的话:“人活着就该有理想、有追求、有为社会做点什么的精神,能做到就值。”主演佟瑞欣表示:“我们上影人一样为能在昆仑山下参与《父亲在远方》的创作经历而自豪。”影片不仅致敬这一位伟大的医生,更让观众感受到平凡人身上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