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轻松自如的音乐表达:国内市场尴尬困境
在当前的国内音乐市场,我们很难找到一位像香缇莫那样能轻松自如地诠释歌曲的歌手,即便是像韩红这样的顶尖歌手也略显逊色。不得不承认,国外充满香缇莫这样天赋异禀的歌手,而我们国内的音乐人,即使在声乐技巧上并不逊色,但总给人一种紧张和费力的感觉。
国内的歌手常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深沉悲痛的情感去打动听众,比如韩红的许多歌曲便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则是彻底的娱乐化,这类歌手数量众多。然而, 极少有那种能够平衡音乐技巧、音乐风格和自身个人人格的歌手。
尽管窦唯堪称国内顶级音乐人,然而他现阶段更倾向于实验音乐,他的作品虽然优秀,但已经脱离了大众流行音乐的范畴。类似梁博这样的歌手尽管才华横溢,但仍不具备大师级水平,且表现中存在较劲的感觉,总让人感到聆听过程不够放松。
这种较劲的感觉不仅仅体现在歌手的演绎中,也反映了听众的聆听体验,让人觉得累。这或许是我们民族审美习惯的一部分,是一种放不下的拼劲与沉重。
再比如,韩红在参与《十三邀》时,身上始终透露出来的沉重与难以放松的状态,尽管她在公益事业上功勋卓著,但这却与音乐艺术并非同一回事。因此,当韩红在《歌手》的舞台上发微博表明“请战”的时候,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尴尬而非感动。
不少人把音乐理解为一种竞技,甚至呼吁国内“国家队”歌手上场“收拾洋人”。这种观点忽略了音乐的核心在于愉悦观众,让他们享受这一美的过程。而非如足球一样,用一种战斗的心态去理解并且参与其中。用音乐艺术去对抗国外歌手,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显得不对劲。
当然,支持韩红请战的声音不仅仅来自她一人,一些较低层次的歌手如曾一鸣、江映蓉、娄艺潇也纷纷表示“请战”。他们很可能只看到了杨丞琳、海来阿木的片段,而忽略了国外歌手更高水平的演绎,才显得如此自信。
有人主张让窦唯、李娜上场唱佛教歌曲《大悲咒》,以求让国外歌手无言以对。然而,音乐之本质是艺术,而非一个“收拾洋人”的擂台。听众需要的是享受音乐,而非将其看作一个民族主义对抗的战场。
由此可见,无论是香缇莫的优秀演绎还是国内顶尖歌手的较劲表现,最终反映出了音乐审美层面的一种尴尬:要么是感动听众的沉重情感,要么是彻底娱乐化的轻浮,却缺乏一种真正轻松自如、兼具技巧与风格的音乐表达。国内社会性舆论甚至连天才钢琴家李云迪都能集体“扼杀”,这让人对国内音乐环境的健康发展感到担忧和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