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经营困境与内涵服务的关键
仅仅依靠门票收入只是初级阶段,动物园吸引了客流,如何让客流在前往动物园、在动物园等这个范围内充分地“流动”起来,在这个流动过程中,让餐饮、文旅等精品且富有创意的项目,留住客流,并让游客愿意主动地掏腰包,这才是关键所在。
这是令人悲伤的故事。5月13日上午,部分媒体发布了《调查|20只东北虎之死》一文。大致意思是,安徽阜阳野生动物园在未取得人工繁殖许可证的情况下,违法展示展演、人工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令人愤怒的是,因为动物园经营权纠纷的影响,导致大量野生动物死亡,其中包括20只东北虎、2只非洲狮、3头长颈鹿等珍贵野生动物。
此事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并冲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达到了惊人的1.2亿。绝大多数网友表示要“严查,惩办责任人。”据悉,目前,安徽阜阳野生动物园发布了临时闭园公告。安徽省阜阳市也表示:“针对此事,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后续调查和处置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据报道,阜阳野生动物园是一家民营动物园,运营方为安徽七彩野生动物乐园有限公司,总用地1200余亩,从图纸设计到招标、开建,再到第一批动物入园,仅用了半年时间。动物引进时,园区由于土地手续问题,处于停建状态,环境远未达到野生动物生存所需标准,园方贸然引进的12头长颈鹿,不久后就有一头非正常死亡,之后,又陆陆续续有大量野生动物死亡。
这已经不是偶发事件。比如,2021年杭州野生动物园金钱豹出逃、2016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故、2010年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11只东北虎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而病死,另有20只老虎处在生命垂危边缘。
而这种现象的背后,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谁来监管?怎么防患于未然?显然,这么多案例背后都是民营资本的动物园。事实上,自1997年中国首家民营野生动物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诞生后,全国掀起一股野生动物园热潮。在资本的逐利动机下,野生动物园逐渐变成一桩生意。
据悉,2019年与动物园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为474家,2020年注册量为833家,同比增长了75.7%,达到近十年注册量的高峰期。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动物园行业资产规模从3000.74亿元增长至3445.68亿元,全球冒险和野生动物园市场规模达到了71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1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9%。
资本是逐利的,动物园展现出强大的吸金功能。部分媒体报道,广东某野生动物世界在2021年“五一”黄金周,其所在的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23.8万人次。以节假日成人票价300元/人,儿童票价245/人计算,单纯门票收入就在5000万至7140万元间。此外,该野生动物世界还推出了“国际大马戏”的表演,每次表演总会座无虚席,堪称吸金大户的项目。
但硬币都有另一面:无论是动物园还是野生动物园都面临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大、资金回收慢等问题。上述特点决定了动物园行业的压力很大,资金链容易断裂,因此行业的偿债能力较弱。对于动物园这桩“生意”,业内的共识是5到10年很难收回成本。另一方面,多数动物园依靠简单的门票收入来维持生计,无法提供更多附加值高的项目长此以往,一些盈利方法单一且无强力资本作为后盾的民营动物园就难免出现珍稀动物饿死、病死,甚至动物园倒闭的悲剧。
要防患于未然,必须要求加强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舆论媒体,以及广大民众的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加大法制监管。让贪婪的资本在法治面前冷静思考犯错成本,避免悲剧发生。对此,仅仅依靠门票收入只是初级阶段。动物园吸引了客流,关键在于如何让客流充分“流动”起来,在这个过程留住客流,并让游客愿意主动地掏腰包。否则,这条产业链就无法形成闭环,从而导致动物园悲剧不断发生。希望“老虎死亡”的事件不要再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