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

港台影坛强势回归,全新力作领跑华语片场


近期,港台电影界连续亮出强牌,台湾电影先后推出了《周处除三害》与《老狐狸》,一部爽快痛快,一部震撼人心。香港电影界亦不甘示弱,推出了现实主义巨作《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记》,这四部影片均在豆瓣得分高达8分以上,成为近期不可错过的影片焦点。

若要在四部作品中挑选一部作为推荐,个人最推崇《年少日记》。这部影片不仅在第60届金马奖上荣获“观众票选最佳影片”,还在第42届金像奖中获得12项提名,并被列入豆瓣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华语片单,评分8.4分,领跑今年华语电影,被视为年度最佳有力候选。

不少人疑惑,不是一直说港片没落了吗?今年怎么突然爆发呢?实际上,当前港片如同一盘磁带,分为A面与B面。A面是商业片,大打特打成为其标签,演员阵容固定,戏码重复,观众早已看惯不新奇。B面则是文艺与犯罪片,走的是小巧精致路线,無論是《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还是新近的《饭戏攻心》与《年少日记》,它们都如尖刀般剖析社会,挖掘人性,成为独具特色的香港式小炒。B面的卓越表现也为港片带来了新生的气息。

谈及《年少日记》,这不仅仅是一部让人感动至深的电影,而是一部能够引起无限共鸣和反思的作品。金像奖新星导演卓亦谦操刀,而金牌制片人尔冬升则传承了其一贯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的风格,为这部影片注入了深厚的情感与社会价值。影片对现实世界尖锐的社会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展现,无论是人际情感还是家庭问题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年少日记》以真实感人的叙事和克制的拍摄手法,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现实的悲哀,其精妙构造的叙事结构,像是一个密闭的“结构魔盒”,让人不禁联想到岩井俊二的《情书》。导演卓亦谦利用声东击西的手法,制造了错综复杂的双线叙事,误导观众,最终引出惊人的反转,让人泪目。影片的深层次意味着东亚家庭与社会的焦虑与伤痛。

尽管如此,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在内地的热度却不高。上映十一天,观众口碑破表,但排片持续下滑,总票房仅突破千万。观众满腔热血却难以找到观影之地,不禁让人扪心自问,什么时候内地电影能拍出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结合整个华语影坛的现状,港台电影的这波强势复苏,提醒我们,电影不仅是娱乐,更是艺术与社会现实的镜像。期待未来,国内外的这种创作能量和现实关怀,在华语电影中继续闪耀、深化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