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剧终引发角色争议:陶无忌真的正义吗?
随着热播剧《城中之城》的落幕,陶无忌这一角色在剧中的行为和命运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虽然表面看来,他似乎代表了正义一方,终结了剧中形象复杂的角色赵辉,并因此或将晋升职位,实则陶无忌的形象和行为在观众中的评价却并不一致,成为了本剧最大的争议焦点。
剧情中陶无忌堪称职场赢家,成功运筹帷幄,不仅挽救了深茂银行的巨额损失,甚至令赵辉打消跳楼的念头,可谓功不可没。理应为银行的英雄,却不幸陷入了观众对其个人品质的深度拷问之中,让人不禁对这位“英雄”身份产生疑虑,甚至激起了轩然大波。
陶无忌身为主角,按常理应得到观众的喜爱与支持,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于他竭力推翻赵辉,借以实现个人所谓的正义的形象颇感不满,有的观众批评他是在利用职权针对赵辉,而且做得过于极端,不如《人民的名义》中的主角侯亮平。不少观众的反感情绪可见一斑,陶无忌这一角色的设立,无疑触动了观众对职场道德的敏感神经。
剧中赵辉在面对自己的师傅涉及违规操作被查的时候,体现了一种亲情与义气,尽管涉及巨额资金的违规借贷,但考虑到资金已经收回,他选择保留师傅的最后颜面,不愿将丑事公诸于众。这一行为在众多观众看来,反映了赵辉的人品与魅力。
相较之下,陶无忌似乎更像是一位道德的表率,而赵辉摇摆在九正一邪的职场道德边缘。但实际上,陶无忌表里如一的外表之下隐藏的是职场攀登的无尽野心与算计,使他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却侵蚀了人性与基本的职业道德。
在赵辉对陶无忌的帮助和提携中,我们见到了一段师徒情深。然而,在知晓赵辉所有苦衷和背后故事的前提下,陶无忌却选择了利用职权,公然与自己的恩人对立。他明目张胆地攀附权力,试图将赵辉绳之以法,究其行为,这远远超出了一名银行审计的本职工作,反映出了职场中那些道德标准可调的现实。
我们之所以讨厌陶无忌,并非他的正义感有问题,而是他在实现自己目的的同时,却也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对他有恩之人。尽管赵辉犯有法律上的错误,但陶无忌的方式和原则也值得我们质疑。
《城中之城》虽然是剧情的编排,但却从侧面反映了职场中的某些灰色地带。它提醒我们,在职场生活中应持以怀疑的态度对待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并且督促我们仔细聆听领导的言行,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小心那些有潜在危险的人,因为他们或许会在不经意间改变你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