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墓》燃爆影坛,韩式恐怖新篇章开启?
随着韩国恐怖片《破墓》的亮相,2024年的韩影市场突然活跃起来。该片自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以来,无论是在本土上映,还是当前在进行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都因其鲜明的「东亚恐怖」标签备受关注。
在日式恐怖电影渐渐退潮,中国大陆及港台开始转型的当口,《破墓》的出现像是一股清流,它不仅延续了恐怖类型电影的传统元素,更是在细致打磨和市场探索上展现了新的可能性。
导演张宰贤凭借此前的《黑司祭们》和《娑婆诃》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而《破墓》则是其艺术成熟的体现。本片依然贯穿宗教和恐怖元素,以东亚文化中的迁墓仪式为故事背景,深挖地区文化,表现出想要更深入探讨韩国社会文化的野心。
影片中的罗泓轸将在《哭声》中构建的恐怖文化传承下来,与《破墓》形成了精彩的对话,展示了韩国恐怖电影的独有特色。虽然《破墓》在某些方面尚未达到《哭声》的艺术高度,但其独特之处使其成为了当前东亚恐怖片中制作水平最高的代表之一。
张宰贤在《破墓》中大胆改变了自己以往的叙事方式,故事直接、紧凑,情节层层加速,使得观影体验更加紧张刺激。影片巧妙运用了交叉剪辑技巧,将叙述和视觉效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电影美学方面的提升同样惊艳,暗色调和灰色调的画面渲染出幽深的氛围,同时声音设计的细腻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除了技巧上的革新,《破墓》对东亚恐怖文化进行了整合和展示,特别是将风水和巫术联结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张宰贤尝试为恐怖片注入更多本土化的元素和文化特色。
影片不仅在影像和声音上取得了突破,更是在叙事内容上加深了对韩国民族性的刻画。《破墓》通过恐怖的手法呈现了父权制的影子,探讨了家族、父亲与后代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影片还表现了韩国历史上的恐惧与创痛,这种借鉴和重塑恐怖片框架的过程,为观众呈现了独特的韩式恐怖新解。
虽然一些融合的元素可能存在拼凑之感,但在中式和日式恐怖片趋向沉寂之际,《破墓》展现了东亚多样化的恐怖电影创作,让影迷得以短时间内体验到丰富的文化交汇。
综合来看,《破墓》是一次韩国电影工业和导演叙事手法共同成熟的结晶,它不仅定义了新时代韩式恐怖片的形象,也可能为东亚电影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成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