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如懿争议蔓延 网络”保路运动”掀起波澜
谢明宏
编著李春晖
“第一个吐槽《如懿传》的人是个天才。”这条评论最近成为了短视频平台的标配,好比莱克星顿的枪声,让后宫的宁静之夜被无情划破。
2023年,一位游戏UP主在B站上发布的视频意外吐槽了《如懿传》中主角的“双标”现象,随即引来剧迷的集体围攻,认为他“不懂欣赏”。面对攻击,该UP主不甘示弱,连续发布了十多期视频,逐一剖析该剧的问题。
这波操作如同信号弹,吸引了众多影视UP主加入这场流量争夺战。其中,一位专攻心理分析的UP主发布了一篇分析视频,认为《如懿传》试图推卸所有责任。该视频火爆之后,竟遭到了周迅工作室的正式投诉,场面重现了既往蔡徐坤“鸡你太美”事件,这一幕引发了B站用户的集体“保路运动”,瞬间点燃了形势。
出于对调侃的禁忌越来越强的逆反,一段从2月持续至今的报告下架事件,在经过数月的酝酿之后,已经升级为全网对《如懿传》乃至周迅本人的吐槽和亚文化盛宴。
剧集放送六年之久,但在这股子强烈的回旋之力下,它的热度不减当年,甚至有超越前作《甄嬛传》的势头。
人们对《甄嬛传》的探讨尚在浅显阶段,而对《如懿传》的挖掘更是停留在入门水平。剧中如懿与乾隆的感情曲折,现实中则成了周迅与观众间的纠葛。昔日三金影后的周迅,怎一个如懿字了得?
于是出现了从“摇香菇”到“煮葱绘”,从“要眠一眠”到“本宫足美”的各类恶搞梗。质问周迅的如懿变形史,为何便有了观众眼中的如懿脸容。
事实上,周迅随个人偏好修改剧本影响了人物逻辑,原著中机智深沉的如懿,经过改编后变成了刨野菜的女主。《同行壹心如懿传·纪事》纪录片中显露了许多周迅插手剧情的证据。
“我发现我有一天读台词,我开始挑多余的字。”她这般自言自语,难怪如懿在剧中每遭冤枉都是以一句著名的“臣妾百口莫辩”作回应。周迅对于如懿的阐释显得拧巴矛盾,这究竟是她对角色的独到理解,还是能力不足的一种逃避,引发了公众的不满。
剧中如懿的行为看似内敛,却不乏高傲自大,时常将所有苦差事留给婢女惢心一人承担。一方面她保持了自身的尊严,另一方面却让身边的人遭受冤枉压迫。
与此同时,周迅将如懿视为自己的延伸物,而非将角色内化,剧中剧外,每个人都在迁就着她,斯条她本人和如懿的形象日渐重叠。如懿的情感逻辑荒谬至极,忠臣之死不流泪,却对皇室纷争中的一切恶果显出无比的感伤。
不止如懿,就连周迅本人都在对她的许多过往行事模式进行审视,比如周迅生日放烟花引发火灾和疑似在剧组欺负后辈的行为,阅览留言不难发现公众对其评价趋于极端。
如懿辜负了人民的劳动,周迅亦算得上是在现实中穿上了如懿的袍。剧中与现实里共同穿上了“恋爱脑”的帽子,其所塑造的角色和她自身,在公众面前愈发没法界定清楚。
在事业上,周迅许多时候因为个人的浪漫情愫而遮蔽了自身的职业成就。她曾填词《大齐》赠与爱人,情感洋溢在歌中。“他喜欢穿白衬衫,他的固执就是浪漫。”这句歌词或可道出周迅情感中的一隅。
媒介将周迅塑造了众多面孔,从青涩少女到亲民傻大姐再到心灵大婆。而大众始终希冀的是那个单纯、鲜活、不留瑕疵的黄磊,或青缨一般的周迅。但岁月不饶人,艺术也有消耗,我们不能仅因为一个《如懿传》否认周迅过往的荧幕光辉。
当媒介形象的塑造与现实生活的错位不断被放大后,运动变得复杂多变,观众也亦步亦趋,成为审判长,对明星的形象进行裁决。对周迅的讽刺嘲笑不应转成否认,正如我们无法从一篇文章中读出一个人的全部,我们同样不能由一个角色或一个事件中彻底定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