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黄昏,电影工业面临生死存亡?
对好莱坞而言,2023年不仅是一场灾难的序幕,更似乎预示着更加剧烈的暴风骤雨即将来临。《纽约时报》上刊登的《好莱坞会有多糟糕?》一文剖析了美国电影业的危机,生产停顿、成本削减、规模缩水,影院的光辉逐渐黯淡。昔日无敌的超级英雄电影开始崩塌,流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更是逼得好莱坞步步为营。这一切是暗淡危机前的寂静,还是文化巨人的重生,答案是未知数。
在过去的十年,美国电影业带来了超级英雄电影的高光时刻,但随之而来是观众对于超英电影审美疲劳以及漫威视觉效果队伍的过度劳累。高峰后的摩天大楼似已遁入云雾间,好莱坞似乎很难再凭借这一模式赢得观众的心。
超英电影的颓势也在中国市场找到了体现。曾凭借《功夫熊猫》系列赢得中国市场青睐的好莱坞,如今似乎已难以凭借单此一类电影维持在中国的票房影响力。《功夫熊猫4》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难以逆转美国电影在华的颓势。
好莱坞的失意也让内部人士感到了焦虑,他们感觉自己更像是在一个行业余波中工作,而非参与一个活跃动态的产业。不仅票房数字呈现萎缩,连包裹着奥斯卡的金色光环也开始黯淡,观众对奖项的关注度逐年降低,充分体现了美国电影与国际社会的距离拉大。
但美国电影工业在挣扎中也寻找到了新的出路。一边是诸如A24这类独立制片公司的崛起,一边是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的强势介入。独立制片公司如同后起之秀,成就了一系列的佳作,并撬动了奥斯卡奖项的配置。
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的冲击下,电影的摄制和制播模式正在被重塑,有线电视的黄金时期似乎已被它们结束,它们在全球市场所展开的策略更使得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生态遭受影响。
尽管电影市场的状况引人担忧,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公共性与集体观影体验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在数字时代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潮流中,电影仍旧持有其特有的位置。电影是否会死亡,并非取决于工业化市场的蜕变,而是在于它是否能够保留住最本质的电影魂——影院这一聚集人们集体体验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