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幕职场风波:打工人的叙事如何点燃市场?
自2023-024跨年档起,连续上映的几部电影纷纷将焦点对准了职场中的打工人群体。荒诞喜剧《年会不能停》凭借贴合现实的剧情赢得观众赞誉,堪称职场群众心声的发泄口,有评论者将其誉为“打工人最强爽片”。紧随其后,《红毯先生》里演员对抗资方的片段引燃社交平台热议,而《银河写手》更是以身为编剧的乙方视角,狙击影视行业内幕。尽管如此,三者票房走势差异巨大:《年会不能停》收入近13亿,创造职场片票房新高;相比之下,《红毯先生》和《银河写手》表现不佳,后者上映不足一周即淡出排片系列。这让人不禁思考,在职场故事受到热捧的同时,不同作品为何会有如此落差?
《年会不能停》以互联网大厂为背景,通过裁员风波和闹剧,展现了当代职场的生态,其精细的职场人物刻画让许多观众感到共鸣与带感。不仅吐槽的“大厂黑话”和办公室文化让人捧腹,结尾时社畜与外包员工以Rap形式吐露心声更是引发观众共鸣,成为社交媒体上频频转发的段落。
《银河写手》则聚焦于影视业底层打工者的苦辛与反思,其真实性获得行业内人士认可,并斩获了FIRST青年电影展多个奖项。影片刻意标榜的“打工人翻身日”,以及电影中的“解气”剧情,也为打工者群体提供了心灵慰藉。
另外,从《年会不能停》到《红毯先生》,电影逐渐从银幕神坛上的英雄传奇,转向解构与祛魅的层面,将大企业和明星形象进行人性化再现,拉近了观众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距离。《红毯先生》通过巨星刘伟驰的角色显现出明星背后的辛酸与窘境,而《年会不能停》更是直指现代公司与工人之间的实际关系。
所有作品均不乏黯然的幽默色彩,喜剧的底色成为对现实问题探讨的一种包裹。成为生力军的新兴喜剧人们,再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使得观众在欢笑中也能深思。
然而,《红毯先生》与《银河写手》由于视角相对小众以及表达方式在大众市场上未能占据优势,因此在舆论和票房上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前者聚焦影视圈巨星的视角、后者的专业术语运用,以及暗含的地域职业特点都限制了影片的普及度。加之宣发策略未能突破圈层局限,致使这两部作品未能在主流市场上引起足够反响。
可以看到,即便是以“打工人”为题材的影片,也需要巧妙地设计剧情与宣传,以及针对更广泛群体的叙事和情感共鸣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功。《年会不能停》、《红毯先生》与《银河写手》的不同结局或许就是最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