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金棕榈影片《坠落的审判》中国首映遭男性学者霸屏


当金棕榈影片《坠落的审判》在中国首映之时,本应是一场电影艺术和女性题材深度探讨的交流,却因两位男性学者的霸屏行为,演变成了一场意外的“男性主义审判会”。在北京大学这场首映座谈中,女导演的创作被置于旁观,男性嘉宾话语独大,不仅抢占了发言机会,更在内容上迴避了重要的女性视角,引发网络上的热议和批判。

原本以为会是一场电影界与学术圈的思想碰撞,女性主义的深度剖析,却变成了一出男性霸权思维的单方表演。许多观众对于某北大教授在讨论中频繁偷拍和提及导演年轻貌美的言行表示不适,这不仅显示出他对专业讨论的不尊重,也反映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当一个女性的能力和成就被外貌年龄所掩盖,公共讨论空间如何可能平等和尊重每个人的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主持人在座谈中的表现。一方面他对待女性创作的方式充满了防御和抵触,甚至在面对女性导演和女性嘉宾的意见时,往往以贬低或直接回避的态度处理。这种现象并非个案,而是反映出在文化、艺术甚至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两位男性嘉宾的行为,可以说是这种不平等的集中体现——将女性在艺术创作和公共话语领域的排除界定为“理所当然”。

这起事件犹如一个缩影,展现了广泛存在于学术圈、文艺界乃至普通社会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不仅是通过辞藻华丽的演讲或学术名头来展现,更在于日常生活中对女性声音的无视和排挤。出色的女性导演和演讲者日常在公共平台上的发言机会已然稀少,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面对男性嘉宾的霸道和不尊重,无疑加大了女性讲述自己故事的难度。

幸运的是,总有人能够看穿这种虚伪的傲慢和霸权。很多观众和网友对于男性嘉宾的行为感到愤怒,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批判。他们的发声表明,尽管男性中心的价值观仍深植于社会,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种不平等的问题,并愿意站出来进行抵制。

对于电影《坠落的审判》和女性导演来说,此次首映虽然凸显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但也希望能带来积极的效应——引起大众对于性别议题的更深入探讨,也促使那些有意无意中排斥女性声音的男性,能在此事件的反响中进行反思和改变。让女性在漫长的拼搏中,也能拥有平等和尊重的交流平台,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文化艺术领域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