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

陶昕然爆红背后:角色非我,真实人生别掺混


当一名演员因饰演的角色深入人心,公众便难以剥离其与角色之间的界限。陶昕然,曾以《甄嬛传》中安陵容一角走红,让观众记住了她细腻的演技和角色的悲情。在某综艺节目《是女儿是妈妈》中,陶昕然与母亲陶跃娣及女儿何陶的互动,又一次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很多人甚至从节目中对她的那份自卑和黑暗心理有了新的理解。但陶昕然的真实人生与安陵容迥异,她乐观积极、孜孜不倦的精神状态展现了她作为一名女性的坚强和独立。

陶昕然的母亲是一名勤勉的人民教师,却也典型地代表着许多中国式的家长。她对陶昕然的教育方式充满了严苛与打压,无论陶昕然取得多高的成绩,母亲的期望总似乎在更高处。诸如98分的高分仍因为丢失那两分无情被责备,甚至遭到体罚,这一类事例时常发生。这种极度严格的教育逻辑,本质上是父母对于自身面子的一种维护。在陶昕然的母亲身上尤为突出,她作为教师,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被他人超越,这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捍卫。

然而,这样的教育并没有击倒陶昕然,相反,她因不安于安排好的生活轨迹,选择坚守自我梦想加入演艺圈。在《甄嬛传》中获得成功后,她直言自己的成功并非源于母亲的严厉教育,而是自己的奋斗。虽然这句话当时让陶昕然感到一种解脱,但不久后,她又为这种对抗而感到愧疚。这种冲突和内疚的情感也是许多中国子女共有的情感体验。

与母亲抗衡的陶昕然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何陶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她深怕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会在女儿身上重演,所以在教育方式上变得宽容和尊重。然而,陶母依旧持有严苛的态度,这在超市选礼物的一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不耐烦的母亲和犹豫不决的孙女,陶昕然鼓励女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慢慢挑选,不做妥协。

这种母女间的教育理念冲突实际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在传统与现代教育观念的碰撞中,陶昕然并非孤例。幸运的是,无论是作为母亲的陶跃娣还是作为女儿的陶昕然,都在不断学习和调整,试图用更加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方式去育儿和陪伴。

这一代际之间的变化,有专家称之为“代际进化”。这种觉醒,源自于个体对于自己童年经历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后代更好成长的渴望和努力。亲身经历过苛刻教育的陶昕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女儿撑起一个幸福而温暖的成长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