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

《功夫熊猫4》: 被好莱坞模板绑架的中国风


经过期待与犹豫后,我终于在今晚观赏了《功夫熊猫4》这部作品。尽管早前有机会在点映期间观看,但听闻影片质量平平,让我有些疑虑。况且,连孩子都不愿去电影院,显然对这部电影提不起兴趣,这最终使我独自一人前去体验原声版本,尤其是期待听到奥卡菲娜那独有的沙哑嗓音。

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片,《功夫熊猫4》的确具备一定的娱乐性和节奏感,故事讲述流畅,角色成长清晰,不至于令人产生倦怠感。但如果和它的前作相比较,这部新作的确丢失了些许灵魂。原系列不仅仅是优秀的商业片那么简单,它的中西文化结合做到了精妙绝伦,凸显了尊重与交融的文化精髓,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天下大同”的美好憧憬。

然而,穿梭在《功夫熊猫4》的画面与情节中,观感就像在品尝一份过于甘甜的爆米花,所谓的新意实际是重复运用了老掉牙的好莱坞普世故事模式。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处理方式大幅颠覆了前三部作品中精心打造的角色形象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气质。在角色的塑造上,新作频繁地使用俗套的笑料和解构手法,简化了故事的深度,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未能掩盖其内容上的贫瘠。

对于如此浅显、降低档次的续集,我没有动笔写下详细的评论,仿佛也是在褒贬它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毕竟,如今市场上类似的商业动画不胜枚举,但观众对《功夫熊猫》系列的情感所系,是因为它曾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屏幕上的动画人物,更有那份跨越国界的文化情怀,而这部续集似乎将这股情怀轻易地一笔抹杀。

在这个全球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亟需更多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影视作品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相较于接地气的前作,我与其他旧作的铁杆粉丝一样,对《功夫熊猫4》抱有遗憾,哀叹那份被商业化风潮掩埋的文化精髓。在追逐票房利益的大潮中,或许只有少数声音愿意呼吁,但愿这样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让内容创作回到质朴而深刻的初衷,滋养观众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