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再现千古悲歌:大银幕上的福田村惨案


日本电影界在近年来以大胆的姿态触碰历史伤疤,近期上映的《福田村事件》即为其中一例。这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揭露了1923年日本千叶县福田村发生的一宗惨绝人寰的屠杀。

关东大地震期间,由于军国主义者的蛊惑,民间沉浸在对朝鲜人造反和投毒的荒谬谣言之中。在此氛围之下,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得一支由15名商人组成的队伍,在福田村遭到了无辜的屠杀。这些因口音而被误认为朝鲜人的香川县商队成员中,有9人在此次暴力事件中丧生,包括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

这段血腥的历史长期被忽视,在几十年后才逐渐被揭开。上世纪70年代末,一座纪念碑在野田市被竖立,悼念那些无辜遇难的生命。而这部电影的原著《福田村事件:关东大地震不为人知的悲剧》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问世的。

《福田村事件》这一题材在日本显然是颇为敏感的,影片制作仅能依靠众筹和政府补贴等途径凑齐制作经费。导演并未在影片初始就直接描绘事件,而是通过两条故事线的全景式展示,为观众揭示了事件背后更深层的社会历史情境。

被误认为朝鲜人的商队,原是身世卑微却团结自强的小商贩,他们靠出售“神药”赚取微薄的生计,并不是人们口中那种无恶不作的商贩。商队头领的暖心之举,比如向遭遇相似困境的朝鲜人伸出援手,反映了他们在底层生活中累积的相互理解。

另一端,福田村作为一个传统保守的社区,在面临外来事物时常常展现出极端的反应。村长虽然有着较为开明的思想,却无力阻止那些深受战争影响的退伍老兵,以军国主义的狂热转化为了不合理的暴行。

军事主义的影响使得当时的言论容易被操弄、扭曲,民族主义的掩盖下,掩盖了极端主义和偏见的蔓延。《福田村事件》勾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引导观众进入这篇群体心理学的沉思:在危机时刻,个人善良的本性如何被群体的恶露出獠牙。

影片通过历史的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了在民族主义的幌子下,人性中最暗淡和最恐惧的一面。它承担起勇敢的责任,突破沉默,把那段未被广为提及的惨案再度展现在世人面前。

100年后,尽管日本仍面临历史和现实的诸多挑战,但《福田村事件》这样的作品为未来提供了一线希望。让我们记住过往,不是为了罪责,而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蹈覆辙,在群体中保有独立与清醒的思考,是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一个更为明亮和包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