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先生》复映后难扭转颓势 网络热议不断
一出未能奇迹般成为票房黑马的电影《红毯先生》,宁浩执导,刘德华领衔主演,原定于春节档期盛大上映,却不得不宣布撤档。随后,影片选择于3月15日重新定档,希望能够在非黄金档期收获一丝亮眼的票房,然而现实却是,复映4天票房仅筹得693万元,总票房至9105万元,票房“逆袭”看似已无可能。
撤档后的一月,影片以11.6%的排片占比重返银幕,甚至在所有新上映影片中,高居第二位,放映场次一度高达41667场,但是影片的上座率却始终低迷,排片占比与观数成反比。这样的成绩,即使是在春节档结束、新片相对稀缺的时间点上映,依然未能掀起观影热潮。相反,在网络上,关于《红毯先生》的讨论却异常热烈,众多网友对其质量和选择档期发表了各种看法。
影片在撤档选档的过程中显然经过了缜密考量,试图在春节档热片退潮后,利用已有的口碑再度卷土重来。尽管竞争激烈,如同日上映的《灿烂的她》并未形成太大威胁,影片的票房仍没有呈现出预期中的反弹。这表明,决定票房成败的不仅仅是档期,更多的原因需要从影片本身的质量来分析。
《红毯先生》是继《我们一起摇太阳》之后,春节档临时撤档的第二部影片,宁浩和刘德华联合的巨大号召力及宣传打造的喜剧属性,原本赋予了该片春节档争夺一席之地的潜力。但最终,对于消费者而言,片中少了应有的欢笑和轻松,市场的反应迅速,票房跌落。
与此同时,宁浩这位以票房奇才自居的导演,在《红毯先生》上似乎遇到了滑铁卢。纵观其辉煌的执导生涯,《疯狂的石头》起步,至《心花路放》等片不断刷新彼时的票房记录,公众对宁浩的电影可谓名副其实的“期待值高”。然而,虽然《红毯先生》豆瓣评分6.8分,在宁浩电影中并非最低,可见问题并非完全出在评价上。
观众对影片的严肃主题确有认可,毕竟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对于现实的批判与映射是其价值所在。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宁浩还是刘德华,勇敢地对娱乐圈现象予以讽刺,这份勇气值得称赞。不过,仅有主题是不够的,《红毯先生》在叙事风格上的尝试并非观众所期望,在现实与表达之间的鸿沟,宛如影片中的讽刺意味,变得难以捉摸。
影片还因角色选型和剧情表达等多方面原因,未能吸引观众入场。刘德华虽是名演员,但在表现过气大明星时却显得生硬,由于电影与观众期待之间的落差,即便是昔日一线巨星的光环亦难挽票房颓势。票房的失利,不禁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及宣传影片的撤档与再定档的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众声喧哗之中,观众的选择愈加理性,片方和创作者在电影文化产品的打造过程中,更需深刻洞察市场需求。未来,随着《我们一起摇太阳》等影片的陆续复映,其表现是否能扭转《红毯先生》的结局,值得行业内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