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献血车空驶归途,市民无私奉献的热情待唤醒
今天是3月9日,星期六,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深圳的街头原本应该充满生机与喧嚣,然而,一则让人心寒的消息在社交网站上广为流传。有网友分享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视频:一辆为等待热心市民前来献血的车辆,最终因为寥寥无几的参与者,无奈地启动引擎,驶向空旷的道路。视频中的文字搭配让人不得不反思:很多人嘴上都是慷慨激扬、一片善良,但真正到了需要付出行动,体现无私奉献时,又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
据悉,这辆献血车从上午九点开始等候在街头,然而至下午两点,只有两个人上前挽袖奉献。医护人员无奈地表示,这样的献血数量甚至无法覆盖他们当天出车的基本成本。
我们不妨来做一番简单的账目:一个中等配置的献血车市价约为200万元,按15年的使用年限平均下来,加上车辆的保险费用,日折旧率大约400元。每次出车不仅需要一名司机,还要有三名医护人员,按照每人每天百元的工资,这也是400元的支出。此外,还要计算进车辆的停车费、空调运转费用等其他开支,每天至少要1000元的固定成本。
回想不久前发生在山东德州的小学生车祸事件,那时无数市民挺身而出,急匆匆赶往医院献血,用心血为生命争取希望与时间。医护人员的呼喊告诫我们,老百姓内心的热情与慷慨仍旧存在,他们并不冷漠,当遇到真正的危难时,总会有人站出来。
所以古话说得好,“树叶不是一天变黄,人心也不是一天变凉”。冷眼旁观与无动于衷,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记得早些年,市民献血的热情如何高涨,每到周末,献血车前总能排起长龙。只不过,在一些谣言和误解、或是对医疗体系失去信心之后,人们开始对“无偿献血”持保留态度。
视频中的情景,无疑是对现实的一次焦虑的反映。无偿献血是一项无上的光荣行为,是对我们人类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然而,在面对社会的种种诡谲复杂时,那些愿意为他人奉献的热心市民的信念如何确保不会被时代的冷漠所消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我相信,深圳,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里,包容与爱心之火永远不会熄灭。让我们共同期望,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停在街头渴求爱心滋养的献血车,再不会孤寂地开走,而是满载着市民爱心与担当,驶向疗疾救人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