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春晚如何拥抱“科目三”,诠释新潮流?


“科目三即将登上春晚。”这则信息一曝光便引发了震动,与“梅西缺阵”一并成为2024春节前最热议的话题。很多人难以理解,传统而沉重的春晚怎会选择这样一种轻飘飘、带有“土嗨”色彩的节目。科目三的独特音乐节奏、奇特舞步和特殊使用场景,以及“男色营销”的风格,似乎与正式场合格格不入。

年轻一代认为,春晚,作为全家欢乐的象征、代代相传的沟通桥梁和节日的喜庆标志,似乎不应与科目三混为一谈。然而春晚本身已被偶像营销、内容碎片化和情绪化时代等元素赋予新的含义,被转化为粉丝证明自身人气的平台、短视频的素材库和观众们参与狂欢的道具。这种现状进一步加剧了观众对内容创作方式的困惑和失落。

科目三之所以能够在春晚这样的舞台上获得支持力,证明了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广泛的受众群体。然而,这并不代表科目三被大众全然接受,仍有不少争议和质疑。有见识的内容创作者如何科学利用科目三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

回首七年前,《papi酱的春晚预测》的爆红,奇趣和幽默元素促其一跃成为B站排行榜首。以此为契机,对春晚的预测视频也逐渐演绎成一种传统,形成一种模仿和整合热门网络梗的创作模式。预测视频的内容往往低俗并富有娱乐性,但却在无意中反映了大众对于春晚内容的某种期望与品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预测视频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进,导演紧急开组会、00后执导春晚、寝室提前观看春晚等新玩法不断涌现,春晚成为了生活调侃和狂欢印证的媒介。

科目三之所以成为了讨论焦点,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争议性的舞蹈,而且是对当前内容创作的一种挑战。从“土嗨”的审美到加强版的鼓点,从怪异的动作到莫名的内涵,科目三的确创造了一种强烈的流行文化现象。但它也是一种文化碰撞,一种深植人心的乡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交融体现。

更为深入地来看,这也是年轻观众对于陈旧和枯燥内容创作方式的不满情绪的体现。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简单重复的剪辑技术和低下的文本内容质量,这些已经不足以支撑网络内容成为爆款。年轻观众渴求的是更具深度和新意的内容。

在春晚预测视频的拍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再靠传统的表演手法,而是如何将网络热梗、谐音梗以及生活化的元素自然而巧妙地融入节目中。多年来,春晚的笑点之所以能够在社交平台走红,恰恰是因为它们带有意外性和新鲜感,常常让观众在不经意间发笑。

最后,值得探讨的是,科目三究竟是为了哪部分人而制作。明显,春晚既面向广大受众,也需要考虑那些推动科目三流行的受众群体。从广场上年轻人意外遇到的阿姨们列队跳科目三的场景,到家庭聚会中随之响起的旋律,科目三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日常娱乐方式。如今,面对网络文化和社交媒体的持续冲击,春晚需要找到一条既传统又前卫、既普世易懂又趣味盎然的内容创新之路。

春晚从未停止重新创造和解读内容的尝试。即便在2023年被广泛调侃的春晚,其话题性还是连续占据热搜榜单。这样的情绪基调下,是否会对科目三这种新的文化现象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关键在于春晚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在线络文化元素中取得平衡,让春晚继续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盛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