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下,银行网点关停再刷新记录!
财联社1月2日消息,在数字支付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银行网点运营面临严峻挑战。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的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商业银行网点关停数量再度攀升,全年共有2649家银行网点结束营业,略高于2022年的情况。银行网点的关停,一方面因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对传统营业网点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降低运营成本,优化服务结构,不得不做出关闭物理网点的决策。
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金融许可证信息”页面可以查询到,这些关停的网点横跨2023年整个时间段,最早的一笔记录在1月3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河北省沙河市的一家城镇营业所停业;而最晚的关停发生在12月22日,为吉林银行在松原市的江城支行。在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虽有多家银行网点提出关停申请,但并非所有请求都获得了批准。以甘肃平凉农商银行的泾滩支行为例,其关停请求被监管部门以乡村振兴政策为由拒绝了。
不过,即便在银行网点数量减少的趋势下,新开设的网点依然不少。2023年全年,共有1655家新网点开业。而从新网点的开业情况看,金融服务仍在向着互联网化和便民化的方向发展。新晋网点多聚焦于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运营模式所面临的困境。
相较于去年约2400多个网点的退出,今年微增的数字令金融领域的变迁更为明显。互联网金融和手机银行带来的变化,迫使传统银行进行服务模式的转变。然而即便面临变革的压力,银行网点的关闭仍需要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批准,突显出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维护好金融稳定性的重要性。
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某些地区对于关闭银行网点是持否定态度的。据理解,对于已经在重点帮扶县设立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政策明确指出不予撤销,这也说明政策导向和区域发展状况对银行网点的关停与设立产生了直接影响。
总体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金融服务模式的变革,银行网点的布局与功能正在逐渐调整,一方面,互联网和移动金融的蓬勃发展无疑对传统银行网点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在塑造着银行业的未来。未来,银行网点的发展方向被预期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平衡线上和线下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