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6日

《自然》杂志披露地球与行星科学最新发现,揭开宇宙奥秘


近年来,地球与行星科学的研究突飞猛进,2023年的《自然》杂志封面呈现了该领域的多项重大发现和突破,涵盖了从泥沙运动到卫星观测,再到行星间的动态窥探等众多议题。

沙漠、河流和海岸线的泥沙运动研究成果令人瞩目。通过观察泥沙如何长距离移动,科学家们发现,这一过程不仅影响地表形态,还可能对河流和海岸线的修复、污染治理以及对其他星球气候历史及现状的理解产生重要作用。这样的发现,让人们对地球表面的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在探索系外行星方面的能力更是超乎想象。五篇关键论文利用JWST获取的数据,精准确定了系外行星云层的性质,并在某些行星上检测出了二氧化硫的存在。这些细节能助力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遥远世界的大气成分与复杂性。

在碳储量评估方面,非洲干旱区的树木成为了研究的焦点。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科学家们测量并评价了次大陆规模的碳储量,并建立了数据库,详细记录每棵树的树干、枝叶、根部及其碳存量。这一开源数据库将助推全球碳循环研究,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树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另一项覆盖多国的研究则发现,NASA的Aqua卫星在2003年至2020年间捕捉的76万张图像显示,全球126个国家的近海地区均有微小藻类水华现象,而这可能是某些严重环境问题的诱因。

NASA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手进行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同样激动人心。通过故意使飞船撞击一对小行星来改变其轨迹,相关试验开辟了新的途径来解决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这一潜在威胁。

研究者们还观察到一颗恒星吞噬行星时产生的红外辐射现象,预示着宇宙中更强大的毁灭和创造过程。这使得科学家们预见到,在约50亿年后,地球和内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环境问题的另一定义为微塑料污染。全球珊瑚礁受塑料严重污染的调查结果,警示人们微塑料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加强监管政策。

在热带森林方面,对澳大利亚森林叶片温度的热成像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温可能进一步上升4℃,气候变化最恶劣效应的预计成为现实。

此外,关于全球范围内景观大火的大数据研究则显示,人口在增多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暴露于由大火产生的污染之中,且低收入国家的居民所受到的来自火灾的PM2.5和臭氧污染威胁是高收入国家的四倍。

最后的发现聚焦于人造卫星。研究团队观测到一颗名为”蓝行者3号”的卫星后发现,发射到近地轨道的人造卫星亮度已超过夜空中的多数恒星。未来的太空任务在考量卫星发射时,需兼顾对夜空的影响,以避免对地面天文学的进一步干扰。

以上种种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人类对环境保护和空间探索的策略与方向。随着科技进步,我们或许能够更有力地保护好我们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同时探索更遥远的宇宙角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