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眼科医生培育孩子独立性遭争议,深夜发文回应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因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和枕骨骨折,在2020年1月20日曾遭遇暴力伤医事件,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康复出院后,陶勇勇敢回到岗位,并于同年5月13日恢复出诊工作。在克服身体创伤后,医者仁心的他不但未减退对工作的热忱,还在8月荣获”中国医师奖”。

然而,近期陶勇博士的名字再次登上热搜,却并非因为其业务能力,而是他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篇关于与女儿日常相处的帖子。在12月23日,陶勇分享了女儿12岁生日这天的故事,提到女儿在给长辈盛饭夹菜后,他还希望女儿能完成洗碗这一家务。尽管家人有所劝阻,陶勇还是说动了女儿,而他内心为此感到欣慰。

这件在陶勇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网上引发了挺大的争议。网友们围绕儿童教育、性别角色以及家庭责任分配等多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对于陶勇医生的做法,有人称赞其为好父亲,推崇其教育方式,认为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另一些人则认为在孩子的生日当天,应该让他们尽情欢愉,而不是添加额外的责任。

陶勇所采用的家庭教育话术,被一些网友解读为”大家长式”的说教,对孩子生日时的过多干涉和教育提出质疑。质疑声催生了数千条评论,压力之下陶勇最终删除了这则微博。不过,深夜时分一篇力挺陶勇的长文浮现网络表面,来自330万粉丝的”眼科小超人老梁”表示对师兄陶勇的支持。

12月26日,陶勇再度发文回应了此次争议,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育理念的多样性和责任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有冲突,陶勇的行为引发的热议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教育方式和家庭价值观的机会。争议中,愈加显现出社会对儿童成长的关心以及不同家庭教育方法之间的差异。陶勇作为医护工作者,其教育观念和行为更受到放大审视,也代表了当代中国家庭中父亲角色的思考和转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