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巨型露天矿区变身绿色能源基地


12月25日,在锡林郭勒盟,一项创新的绿色能源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全国最大的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国家电投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300兆瓦光伏项目一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露天煤矿绿色矿山建设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又迈出重要一步,向着绿色、低碳的未来发展目标稳步前行。

国家电投白音华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位于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白音华露天矿排土场区域,该矿是一个巨大的露天煤矿,过去曾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该光伏项目占地面积高达8331.3亩,当项目全面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能够向社会输送高达4.5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这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约13.5万吨,同时减少大约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布局具有深远影响。

该项目的实施人员介绍,利用排土场空地安装光伏板具有多重环保效益。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覆盖下,地表的蒸发水量可减少20%至30%,同时降低了风速,改善了当地植物的生长环境,显著促进了地表生态的恢复。原本排土场区域因开采工作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裸露的土地易于扬尘,光伏项目的建立不仅优化了这些困扰已久的生态问题,也为绿色矿山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湿能力,有效增加了土地的利用价值。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白音华自备电厂厂长助理李孝巍提到,他们通过实行”矿山治理+新能源建设”的联合模式,实现了”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治理”的多层次利用规划。这种创新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矿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并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绿色矿山发展的典范。

此举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利用上的决心和创新,也展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国家电投作为一个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在推动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的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此项目的成功启动,不仅为当地带去了经济效益,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能源和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绿色发展经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