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18岁少女遭遇老鼠咬伤 反咬一口引发关注
事件发生在12月21日晚上的江苏无锡,一名18岁女孩在经历了一次不寻常的遭遇后,成为了网络上讨论的焦点。据女孩自述,她被一只老鼠咬到了手,但出人意料的是,她随后竟对老鼠进行了反击,咬住了老鼠的头部。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对袭击中的老鼠进行了“报复”。
在这起事件之后,该女子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急诊病例显示,她的伤情主要集中在被咬的右手及口唇角的伤口。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后续并发症,医生为她接种了针对狂犬病和破伤风的疫苗。尽管当时的处理情况良好,女子并无大碍,但由此引发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值得注意。
专家指出,虽然鼠类作为哺乳动物可以理论上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但是常见的老鼠体型较小,假如它们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大型动物咬伤,生还可能性非常低,因此老鼠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几可忽略,并且在自然环境中也未发现鼠类间传播狂犬病的情况。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不是所有的老鼠都会携带狂犬病病毒。事实上,人类绝大多数的狂犬病感染是通过犬类传播的,其次才是猫类、蝙蝠等动物,而直接由老鼠传播给人类的案例尚未被报导。
此外,与关于狂犬病的疑虑不同,老鼠咬伤患者并不会传播鼠疫。人们主要通过被携带有鼠疫杆菌的跳蚤叮咬来感染鼠疫,但这主要发生在鼠疫疫区。而对于出血热,感染该病毒更多是由于接触或吸入老鼠分泌物,目前并无老鼠咬伤导致感染的案例报道。另外,即使患者真的因老鼠咬伤而感染了出血热,此时接种疫苗也无法起到预防效果,因为并非所有疫苗都适合在暴露后紧急接种。
所以,针对老鼠咬伤的正确处理方式为及时至医院规范处理伤口,并在两周内观察是否出现发热或感冒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正是这种预防措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老鼠伤口引发的疾病风险。对于无锡这位勇敢女孩的行为,医学专家建议公众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避免采取可能加剧健康风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