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揭秘“幽灵档案”现象:生者与死者信息纠葛的卫生服务乌龙


最近,一则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报道称,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被纪检监察部门揭露。在龙凤镇卫生院管理下,发现了500多份居民健康档案居然在居民去世多年后仍被定期更新。经过深入调查,相关责任人因违规操作,被发出党内警告处分,同时违规发放的资金已全数归还国库。

所谓的“幽灵档案”,是指那些档案所属人已经去世,却依然像活人一样被更新和维护的居民健康档案。这些档案的持续更新本应在居民死亡的同时停止。根据规定,健康档案的终止原因包括个人的死亡、迁出或失访等,都应详实记录具体日期。但在这一事件中,规定并没有得到实施,恰恰相反,相关公职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反而制造出健康档案仍在正常运行的虚假现象。

据了解,一旦健康档案更新,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更新质量获得最高4.5元的维护管理成本补偿。这无疑给那些有私心的人提供了利用国家经费为个人谋取利益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不仅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投入受损,还会导致信息失真,从而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的文件,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记录工具,而是关乎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是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和实施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幽灵档案”的存在,完全违背了建立健康档案的初衷和目的,公共资源的滥用和个人利益的追逐,竟让这一制度名存实亡。

纪检监察的介入使得问题得到了曝光和处理,但监管的漏洞依然骇人听闻。回顾2009年12月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其要求地方级卫生行政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协作,对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估。然而,龙凤区“幽灵档案”的问题折射出当地相关部门在监管职责上的缺失。

这一事件不仅是对龙凤区的一次警钟,更应该引起全国范围内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及其监管问题的重视。严格的惩处违规人员固然必要,更加重要的是修补制度上的漏洞,建立有效的常态化监管机制,以确保健康档案真正服务于人民健康,而不是成为滥用的工具。对此,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提高警惕,共同守护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的“健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