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慎重修订,《庆余年》续篇重磅归来


经过长达五年的精心打磨,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发布了《庆余年》修订版的最终卷—第十四卷《朝天子》,标志着这部耗时五年心血之作终于完结。本文摘录自新书后记,并得到了出版方的授权发表。

作为《庆余年》的作者,我曾多次提及,这部作品名称背后隐藏着一个幽默的玩笑,即到大庆去享受余年。从2009年我完成这部作品起,转眼已是十四年过去。在此过程中,最想表达的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特别是他们的开明和无条件的支持爱护。遗憾的是,2017年母亲去世,我十分怀念她,这也促使我在本卷的前言中记录了她的名字。

回首这些年的创作历程,写作时的心得体会与现如今自然有所不同。当年网络连载的节奏令文字显得粗糙,情节安排上也出现错漏。例如当年写悬空庙刺杀情节时,日产九千字让我感到畅快淋漓,而修订之时才察觉原文漏洞百出。因此,当出版社提议出版时,我唯一的请求是赋予我充足的时间进行慢慢修订,这或许是为何耗时长达三年。

此次修订遵循了三个基本原则:不改变情节,只对文字粗糙之处进行润色;保持文字的干净、凌厉和网络文学的野性;在不影响故事精髓的前提下,对原本三百五十万字的内容进行了大约一百万字的减剪。

我对修订过程中的第一卷成果并不完全满意,因为当时尚不清楚应如何进行修订,如今依稀有些无奈。在修订过程中,我也再次确认《庆余年》中的诗句均出自我的老友阿愁之手,得以时隔多年向她表达感谢。

修订期间,我又重读了几遍小说,见证了与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季同步推进的修订之旅。虽然对小说中的主人公范闲并不特别喜欢,因为他太像我们,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但我对这个故事依然怀有深厚的喜爱,包括故事里的很多角色。我依然最钟情于陈萍萍临终前在御书房里与皇帝的对话,这一段我在本次修订中并没有做太多改动。

在结束语中,我感慨自己曾拥有最合适的时机和心态,成就了这部作品,并与读者朋友们相知相认。对于《庆余年》的核心思想,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无甚变化。2009年小说完结时我写下的长篇后记,已经与新读者和纸质书的读者分享。现在,我希望能借此机会让各位重新认识那个当年撰写《庆余年》的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