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5日

李国平教授释疑大城市发展与区域均衡:破解“虹吸效应”之道


在北京举办的科技创新节(STIF)2023与数字服务大会(DSC)2023中,研讨的重心之一便是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院长于此次盛会上发表重要演说,深入探讨了如何正确处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关系以及科技创新在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键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种“虹吸效应”,使得人才和资源大幅度向大都市区集中。李国平指出,在某些区域,大城市的发展并非完全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共同进步,反而是吸走了周围小城市的资源,这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此外,交通发达对大城市有增效作用,但对小城市来讲可能由此限制其发展机会。

对于中小城市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李国平建议中小城市需要突出差异化发展,找到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大城市建立互补关系。通过差异化发展和资源共享,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率和发展质量。这种发展模式将能很好地解决因“虹吸效应”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据李国平所述,科技创新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帮助区域实现绿色发展,而且在产业和行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绿色边际效应较大的产业或行业,科技创新将带来更加显著的环境效益。

在技术创新推动下,中小城市要提高自身的科研投入比重,塑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同时,这些城市也需要借助大城市的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积极构建跨区域的创新体系和产业链。通过中心地区与外围地区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和共享。

李国平着重强调,虽然短期内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区域整体水平的提升,资源和人口将会逐步回流到周边城市。因此,把握好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不仅可以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还能为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