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度的见证者,共祈和平——留学生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走在历史的阴影中,每年12月13日,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1937年在日军侵占期间无辜丧生的中国平民和士兵。在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前夕,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南京街头,探询身处这片土地的国际留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英国留学生史颖璐在高中历史课上初次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惊讶于战争时期发生的可怕事件, 她感到这是一种极度的残忍。在目击世界各地冲突的今天,史颖璐更是深刻地感受到和平的宝贵。

同样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墨西哥留学生卡洛斯,通过翻阅文献材料得知了南京大屠杀的可怕。他觉得,全世界都熟知苏联曾遭受的纳粹暴行,却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这使得他颇感忧虑。

来自乌克兰的宫拉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源于她与朋友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经历。她的祖国正遭受战争之苦,她认为没有和平,就没有国家的繁荣与进步,主张应通过交流和对话而非武力来解决争端。

在华韩国留学生李承烨也记得1937年的那段血泪史,无辜的市民和学生如何在南京的土地上饱受摧残。他期望这段历史能够被世人铭记,并祈愿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来自秘鲁的塞娅和来自白俄罗斯的方圆,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她们坚定地呼吁守卫和平,她们希望没有战争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德国留学生柯飞鹏也分享了他的祈愿,盼望人们能够汲取历史教训,共筑和平未来。

日本留学生大门纱也与佐藤嘉芳对这一历史同有所知。他们同样希望人们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唯有在相互理解与合作中,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留学生们虽然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在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与和平的渴望上,他们有着共同的心声。他们的观点和心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和平未来的坚定向往。在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他们的声音为这座历史城市增添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对和平的珍贵呼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