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高层自降薪资,杨惠妍月入不及普通职员,抗危策略引关注
在房地产行业风雨飘摇之际,中国著名房地产企业碧桂园高管群体义无反顾地选择降薪,自愿将各自的月收入调整至1万元人民币。碧桂园于2023年12月12日公布了这一自愿公告,称这一行动是基于对行业现状和公司经营现实的深思熟虑。作为该公司执行董事的杨惠妍、莫斌、杨子莹以及非执行董事陈翀在11月1日签署了补充的董事服务协议,月薪由原来的37万、300万、200万、37万元,一致调整为12万元。
杨惠妍,这位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女儿,她以前的身份是备受瞩目的中国前女首富。2007年4月20日,碧桂园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年方25的她因持有父亲赠予的股份,一夜之间财富飙升,自此十度荣登中国女首富宝座。然而,2023年对于碧桂园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杨惠妍接任董事会主席后的5个月,这家曾经的地产巨头因未能按期支付债务利息陷入财务困境。
对此,碧桂园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自11月以来,其股价一泻千里,随着股价的下跌,杨惠妍的个人财富也遭遇重挫,其身家从峰值蒸发了270亿元,从女首富宝座跌落。
为了应对当下的困境,杨惠妍领导的碧桂园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组织架构调整、全力保证项目交付、高管降薪等,构成了碧桂园近期的自救三部曲。此举无疑显示了公司全力以赴的决心,但也不免引起外界对其自身生存能力的质疑。
据悉,公司的行政支出也做了重大的调整,取向必要而立即的费用原则,并通过整合和集约等方式尽量减少刚性支出。财务数据表明,2023年的行政开支相比2021年已大幅减少近60%。此外,高管配车取消、公务车辆选用更为节省成本的方式,这些都是企业节流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保证项目按期交付仍是碧桂园目前的工作重点。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公司全年累计交付50万套房屋,面积约6043万平方米。在未来12个月内,公司主要工作仍将集中在保障交付、稳定运营和维护信誉上。
在面临巨大压力下,碧桂园如今的集体降薪,被外界评为家族对其企业履行责任的表现。而对于这家曾经的地产巨头能否凭借这些措施东山再起,市场仍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