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6日

《冷流防护指南》发布:寒潮天气健康自保攻略


为应对寒潮天气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威胁,国家疾控局联合相关专家研发并发布了《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该指南集结了科学研究与风险评估的智慧,着重于指导公众在严寒天气中的自我保护,以减少寒潮可能引致的各种健康危害。

《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详细阐述了寒潮的基本知识、健康风险、防范重点人群、气象预警信息及应对措施等五大部分内容。首先,该指南对寒潮进行了定义: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在短时期内大范围侵袭中、低纬度地区,导致剧烈降温的天气现象。详细的标准则是参考GB/T 20484-2017《冷空气等级》来界定的。

在指南中,寒潮对健康的风险被特别强调。气温的骤降会造成人体血管紧缩、呼吸快速,易诱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具体来说,寒冷天气可能会导致皮肤损伤如冻疮,加剧关节疼痛,并引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引起一系列急性疾病。此外,心脑血管风险亦显著增加,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情也可能会在寒潮期间加重。

防护指南特别指出了三类重点防护人群: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户外作业人员,如交通警察、环卫工人等。对于这些人群,在寒潮来临时应给予特别关注和保护。

针对不同等级的寒潮预警信号,指南中还提出了具体的分级防护措施。在实施防护措施时,应结合气温变化、风力大小等多种因素,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确保穿着适合的保暖服装,并随时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的发布是对公众健康的重视和保护,也是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突发天气事件上,提升民众科学应对能力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份指南,公众不仅可以获知如何在寒潮天气中做好自身保护,还能增强应对极端气候的整体意识与准备。在未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加剧,此类行动指引将变得更为重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