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科技:远程操控,隐形光线改写二维码信息
最近的研究成果令人震惊——原本作为信息传递安全渠道之一的纸质二维码,已经可能不再安全。一种新型的激光照射技术使得攻击者能够在百米之外隔空篡改QR码信息,不留痕迹地将其转变为指向恶意网站的链接。由日本东海大学的学者研制,这种技术利用了人眼和摄像头对于光波长捕捉差异这一原理。
传统安全观念认为,打印在纸上的二维码不会遭遇远程攻击,使用纸质媒介也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数据分享方式之一。然而,随着这项新技术的问世,这种观点不得不被重新评估。此篡改技术的隐蔽性在于攻击过程中所用的激光是肉眼不可察觉的,即使二维码表面在视觉上未发生变化,但其扫描结果却已被改写。
二维码的识读原理较为复杂。它由定位点、格式及掩码信息区、信息区和纠错区组成。数据字段将原始文本转换为二进制序列,以黑白色块来代表1和0;纠错字段根据里德-所罗门算法生成,保障二维码即使部分损坏仍能被正确解读;格式及掩码信息区存储编码方式和掩码操作,避免特定图案影响扫描结果。扫描设备会通过捕捉定位点来对图像进行校正和读取。
此次实验中,研究者针对特定色块进行了精准激光照射,从而迷惑摄像头将本应为黑色的模块解读为白色。换言之,通过肉眼不可见的激光改变二维码的信息点,而不影响人眼对其的识别。此技术在10米至40米范围内均可有效实施攻击,远至100米的距离也可以通过反射实现相同效果。未来,研究人员还计划将此篡改距离扩大到1公里。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需使用透镜对激光聚焦以精确确定篡改点,因此气流的轻微扰动就可能阻碍激光定位,从而保护二维码免遭篡改。有见及此,网友们甚至半真半假地建议在二维码前扇动空气以驱散激光。除此之外,使用防篡改材料贴在二维码表面也是一个预防篡改的有效方法。
在不断创新的科技阵线上,此类无痕攻击技术不仅局限在二维码上。报道中还提及激光照射交通标志,干扰自动驾驶系统的案例。这再次提醒我们,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对潜在威胁的警觉和制定相应防护措施变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