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负面展望何所基?国内外机构坚定看好中国经济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日发布报告,虽维持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尽管如此,穆迪的这一决定并非市场共识。相反,其他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持继续看好的态度。在11月29日,经合组织(OECD)刚刚调高了对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的预期,认为中国仍将是推动亚太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1月7日已经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预期中上调至5.4%,并预计中国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

面对不同的声音,中国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明了立场,表达了对穆迪决定的失望,并明确指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良好,内生动力增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税收收入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也普遍保持正增长,近半数地区增速达到了两位数。这一系列积极变化显示,中国正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中国有能力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据财政部负责人表示,穆迪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不同季度间的波动并未改变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内需对经济贡献日益显著,拉动GDP增长的力度较大,同时,就业与物价总体平稳,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因此,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巨大,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及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房地产相关税收下降并未导致其比重大幅回落,影响是可控的、结构性的。近期多个金融机构,包括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瑞银、德意志银行等均对中国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许多分析人士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在消费主导的趋势下,中国经济将逐渐稳固内生增长动力。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显现出强大的恢复力和发展动力。随着国内政策的配合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国经济可望持续稳健增长,为全球经济贡献正能量。在各方力量的普遍认可下,中国经济将继续书写增长奇迹,克服挑战。这份来自内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任票”,胜于百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