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引发耐药危机,如何破解治疗僵局?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将抗生素如头孢类、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视为家中常备药物,一旦出现咳嗽、感冒等症状,很多人立即自行使用这些药物或者急切向医生请求输液,认为这样能更快康复。然而,这种行为其实是典型的抗生素滥用,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有效缓解病症,反而增加了副作用的风险,并有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在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提升周之际,这一问题尤需引人注意。举例如张大爷(化名)的案例就十分典型,他患有关节炎多年,今年遇到恶劣天气导致病情加重,在接受封闭针治疗无效,且不断发烧后,家人遂将他转至江苏省人民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张大爷不仅患有皮肤软组织感染,还伴随着上纵膈脓肿、肺部感染、脓胸等症状,情况危急。治疗初期,他的体温时常反复,后经过对病情的详细分析,团队怀疑张大爷在之前可能已感染了耐药菌。继续检查后确认,张大爷的病情就是由高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那么,如何定义耐药菌,它们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耐药菌意味着细菌对药物产生了抵抗力,使得原本能够被抗生素杀死的细菌变得更难以治疗。这种现象往往源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很多人一旦感到稍有不适便会立即服用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药物,试图立刻控制病症,却不知不觉中可能在身体内培养出所谓的“超级耐药菌”。如今年8月开始的支原体肺炎流行,因为耐药性的存在,许多孩子的病程长且难以治愈,一些家长发现以前能很快控制症状的阿奇霉素,这次效果明显变差。

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朱传龙警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超级耐药菌”的出现,更可能让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窘境。目前,抗生素的研发并非顺风顺水,在细菌和抗生素的对抗中,细菌常常占据上风。

要解决这一问题,遏制耐药性,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是关键。朱传龙建议,公众不应私自购买或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整个疗程;他还提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戴口罩、勤洗手,这些习惯能够阻止耐药菌的传播;同时,对于慢性传染病应进行规范治疗,从而减少耐药性菌株的产生。这一健康警示,旨在提高大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共同守护我们的“抗生素”这一世代相传的宝贵医疗资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