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流标:深港国际中心终究无人问津
11月16日的拍卖市场上,深圳市一个声名显赫的地标项目“深港国际中心”,再度上演流拍一幕。此次,即便开发商下调起拍价至104.35亿元,比7月的首次拍卖降低了26亿元,但仍旧无人问津。原本的评估价163.05亿元,相比之下,本次起拍价仅占原估价的6.4折。
深港国际中心项目,是由深圳市世茂新里程实业有限公司开发,该公司在2017年12月成功拿下项目地块。地块总面积为32.19万平方米,土地总价高达239.43亿元,规划为分14宗进行开发。流拍的包含12宗地,总面积约24.36万平方米,含商业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及广场用地等。
从官方发布的土地估价报告来看,被拍卖的12宗地中,已有6宗展开了建设和开发工作,一些已竣工的建筑面积甚为可观。例如,一座商业及T3办公楼的建筑面积高达19.26万平方米;另一宗地上则建有5890平方米的营销中心。同时,计划中的项目还包括商业办公楼、国际学校以及幼儿园等。
深港国际中心原计划打造一座集国际会议展览、合作创业、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大楼,并曾自诩为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基于项目之庞大,世茂股份引入新股东上海隆汀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参与其中,世茂股份保留51%股权。
如此庞大的项目难免资金紧张,曾一度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2022年底,世茂新里程财产甚至三次被申请执行,涉案金额总计高达90.65亿元,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面对财务困境,世茂团体曾试图引入国有资本以解燃眉之急,包括深业、深投控等企业,但终究没能如愿。此外,今年6月,世茂在首次尝试公开拍卖12宗地,起拍价130.44亿元,结果遭遇流拍。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深港国际中心项目之所以连续两次流拍,与其巨额的资金消耗、区位波动、及目前市场不稳固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一个深圳本地人士也向媒体表达,尽管项目位置还算不错,但其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远,住宅价格下降,已失去了曾经的热门地位。
时至今日,面对已竣工的23万平方米建筑群和计划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的远大目标,这座未来之星,如今的窘境再次引人深思,未来究竟何去何从?这个“深圳第一高楼”的命运将如何展开,社会各界和市场观察者正关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