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迈向稳健未来:多管齐下激发内外动力
2023年第九届欧洲论坛日前在布鲁塞尔与上海双会场同步召开,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欧盟中国贸易协会、欧盟中国商会共同主办。论坛专注于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趋势与挑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重要阐述。
汪泓指出,尽管中国国内经济复苏仍面对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但稳定向好的总基调没有改变。她强调,中国在发展中不断推进的研发和创新,将在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良好的商业环境、扎实的人力资本基础以及众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柱石。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保持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以及改善就业形势。汪泓提出五个重点领域来进一步巩固和促进经济发展: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提升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三是通过宏观调控,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衡发展;四是增强就业优先策略,持续改善就业市场;五是持续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
汪泓提到,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常态化运行,新设立个体工商户超过1100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77亿户,显示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她认为,要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和风险承担能力。同时,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拓宽收入渠道,并通过激励性的财税政策来不断激活市场消费潜力,是实现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的有效举措。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汪泓强调,应合理利用政策空间,针对不同城市的需求差异,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同时保持稳定的房贷政策,为市场稳健运行提供保障。在就业问题上,汪泓提出,要通过优先就业政策,如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提供支持,提高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
最后,她强调,加强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区分企业类型和行业特点,精准施策,及时调整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力度,是提振企业信心的关键。总体来说,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落实,将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的发展信心,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