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正在举行的进博会上,一款被称为 ” 迷你 ” 的心脏起搏器引起了众人的广泛关注。而就在临床一线,这一前沿科技已经开始应用,并曾拯救过一些生命危在旦夕的病患。例如,名叫小媛的26岁女孩就是一个活例子。她的”心路历程”异常艰难,17岁那年,在上海瑞金医院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八年后的如今,她再一次面临生命的考验,她的胸膛中的心脏需要再接受一次胶囊起搏器的植入手术。
2014年2月,身处高中校园的小媛开始出现颜面和双腿浮肿、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经当地医院检查,小媛已经患上了多种心律失常,右房、右室扩大并伴有三尖瓣反流,左心收缩功能减低,心包积液等严重心脏疾病。小媛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生活和学业。在父母焦急的携带下,小媛来到了瑞金医院寻求进一步的治疗。
经过瑞金医院心内科吴立群教授的诊断,小媛患有右室心肌病,此病并累及左室,导致心功能减退,且心跳虚弱,左室收缩功能只剩下25%,正处于急性心功能衰竭状态,如果不尽快进行手术救治,她的生命将彻底毁灭。唯一能救她生命的方式,无异于心脏移植。在媛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从起初的惶恐不安转为坚决决心,他们坚守住了”她只有 17 岁,人生还没开始,我们要惜一切资本证据她的生命!”的信念。
终于,小媛等到了一颗合适的心脏供体。在此后的5月30日,由瑞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主刀,进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出院后,小媛如愿地完成了学业,之后的八年中,她的生活一切安好,正如下旬的金色时光。
然而,今年10月,小媛突然发现自己开始步履蹒跚,行走力如非常困难。不祥的预感使她再次来到瑞金医院接受检查,结果显示她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小媛瞬间想到,难道我得再换一个心脏吗?曾在八年前才刚刚完成移植手术的她,在回想起那段经历的时候,深深地感谢了赵强主任、吴立群主任、护士长康磊这一团队,正是他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让她能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
小媛重新洒满希望地回到了瑞金医院,寻求新的治疗办法。经过吴立群主任及团队的会诊后,他们决定使用胶囊起搏器。10月25日,吴立群主任和潘文麒、凌天佑医生通过股静脉建立通路,为小媛装上了迷你胶囊起搏器,此举成功使她的心脏恢复了正常的房室同步起搏,心脏又再次在她的胸膛坚强有节奏地跳动起来。这使小媛成为了国内首例心脏移植后,植入”最小起搏器”的患者。
作为一名26岁的年轻女子,她在年纪轻轻时换过心脏,又装过起搏器。尽管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不幸的,但她却认为父母给了她第一次生命,医生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向往未来,她要用自己的奋斗来回报那些关爱她的人。